Ollydbg/Immdbg Mem Viewer Source Code

开头先说句废话,有的时候软件更新后发现越更新越烂了,操,比如opera的这次更新。

这个东西是这篇文章中的源代码:http://www.h4ck.org.cn/2012/10/memviewer-1-0-for-ollydbg-v1-0-and-immunity-debugger-v1-8x/

代码地址: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ollydbg-mem-viewer/

下载地址: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ollydbg-mem-viewer/downloads/list

Continue Reading

Visual Studio窗口蛋疼的抖动

昨天在改代码的时候就发现在按键盘的D键进行输入的时候VS会像抽风一样。本来以为是Visual Assist X插件的问题,在禁用这个插件之后上面的症状就消失了。一旦启动就会重新开始抽风,但是比较奇怪的是在Windows 7系统下也用了这个插件没出现这样的问题。

后来想到可能是Windows Blinds导致的,在禁用Windows blinds后症状也消失了。于是才发现是这两个鸟软件冲突导致的。其实解决的办法也比较简单。打开Windows Blinds设置窗口。切换到
单一程序设置窗口,将vs的主程序添加之后选择禁用所有的特效即可。

Continue Reading

IDA Pro 64bit 插件编译

今天偶尔打开一个64bit的ida数据库的时候提示什么加载插件失败。而问题的关键是自己并没有这几个64位的插件,只有32位的。其实问题也很容易就解决掉了,代码都是自己的,所以直接编译一个64位的插件就可以了。

1.配置管理器中新建一个配置,名称可以随便设置,只要能区分就可以了。

复制设置选择当前的解决方案配置。

Continue Reading

蛋疼的Visual Studio2012 驱动模板创建的工程竟然无法编译

其实安装Visual studio2012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原生态的驱动开发支持,但是却发现一件很蛋疼的事情。自带的模板创建的项目没办法编译,提示如下的错误:

出错的代码是如下的几行:

#ifdef SMP_ID
#define VER_SAMPLE_IDENTIFIER_STR SMP_ID
#endif

#ifndef VER_SAMPLE_IDENTIFIER
#define VER_SAMPLE_IDENTIFIER    "SAMPLE_IDENTIFIER"
#endif

#ifdef VER_SAMPLE_IDENTIFIER_STR
resname RCDATA
{
  VER_SAMPLE_IDENTIFIER,
  VER_SAMPLE_IDENTIFIER_STR
}
#endif
Continue Reading

VS2012 RC installation breaks VS2010 C++ projects

问题就是上面描述的那样“fatal error LNK1123: failure during conversion to COFF: file invalid or corrupt”,本来以为这个情况毕节特殊,后来搜索了一下却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大有人在。当然解决方案上面也提到了就是安装Visual Studio2010 sp1补丁。猛击这个链接去下载补丁安装程序: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zh-cn/download/details.aspx?id=23691

Continue Reading

Visual Studio 2012正式版

今天从看雪学院下载的安装镜像,其实这个东西好久之前就看到了,但是却一直没下载。先说下那个图标,我也感觉是像一个窗户被拧了一下。蛋疼的图标啊。今天在笔记本上装这个东西,由于没有带电源适配器差点电池没电了还没装完。好在比较幸运,最后还剩了14%的电量。

Continue Reading

开源是一种态度

对于开源我并没有什么太高深的理解,只是这两天的事情给我的一些启发而已。在这里简单的表述一下,首先要明确的第一件事情是开源不代表免费,也不代表你拥有代码的全部处置权。这里我不想对于对待的所有的权利进行说明,也不想讨论权利的问题。只是从开源代码的生命周期来看。

其实自从去年开始处理IDA的各种插件开始,接触到很多非常不错的插件,但是很多的插件都是停留在5.0-5.5的状态,并且很多的插件没有提供源代码。像这种插件就只能任由他死去。而对于另外一些开放源代码的插件则可以通过简单的sdk的修正和一些简单的修复就可以重新编译出来支持IDA Pro 6.x以上的版本。而这一些使得代码能够有更长远的生命,也能够让更多的人用到这个东西。于是在无形中代码就变得更加长命。而由于多年以前代码的托管并不是十分方便,于是很多的代码并没有托管到第三方的开源代码服务器上,只能下载到压缩包。

Continue Reading